法律服务志愿律师为企业职工开展各类法治讲座;公证处工作人员把公证法律服务送到年老且行动不便的居民家中;五华区司法局及所属各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挨家挨户地走访和宣传“创文”……连日来,五华区“创文”法治宣传的工作人员走进千家万户,把法送到群众身边,全面打响了“创文”攻坚法治宣传战。
7月,是昆明市五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月”。五华区司法局牵头开展了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基础上,把法治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商铺、居民楼栋甚至是小区居民家中,不断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全面发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法治宣传走进千家万户
“没想到,在小区院子里就能了解到这么多的法律知识。”家住护国街道办事处金牛街社区江滨西路3号小区的王阿姨笑着说,以往的法律宣传更多的是在人流密集的街道上开展,现在,法治宣传教育来到了家门口。
7月13日,护国司法所和金牛街社区工作人员以及法律服务志愿者,走进江滨西路3号小区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法治宣传活动,他们为小区住户发放法治宣传资料、解答法律问题。
据介绍,为实现法治宣传教育的全覆盖,五华区司法局所属各司法所根据辖区特点,改变以往只发放宣传读物的做法,以送普法宣传材料、面对面进行法律知识宣传、解答法律问题等新形式,因地制宜广泛搭建宣传平台,集中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活动。
司法干警、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普法志愿者走进老年人居住较多的老旧小区,针对老年人关心的婚姻、遗产继承、赡养、拆迁安置及遗嘱等法律知识进行宣传,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不仅如此,五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法治宣传的触角还延伸到社区商户身边。“商户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主体。”五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重点对商户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侵权责任法》《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旨在加强商户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意识。
五华区各司法所通过开展“走街串铺”、“走街串户”、“我和法治宣传有个约定”精准普法进万家、“法律常识面对面”互动问答送精美法治文化小礼品、“创文惠民生·普法在行动”等活动,以便民、利民的方式将“法”送到居民家中,将法治文化巧妙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人文关怀中传递理念,倡导文明。同时也有效提高了辖区居民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知晓率和实际参与率,并收到显著效果。

法治宣传“可视可读”
《生活与法》普法漫画季刊、《奔跑吧,五华!》普法H5作品、法治宣传动画片、微博、微信、微视……五华区司法局不断创新普法方式和载体,让“指尖”上的法治宣传教育“可视可读”。
7月4日,五华区司法局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并启动运行。线上平台将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社区矫正等12项司法行政职能进行了集成,只需微信关注“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就能通过“指尖普法”、“业务办理”、“我的”三大板块,轻松获得需要了解的法律资讯和法律服务。同时,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线下实体平台),位于华山西路114号,该中心共设置6个窗口,每一个窗口都有专业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等一线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坐班,为居民提供最专业的法律服务。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月”中,该平台受到群众广泛关注,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连连感叹“真是太方便了,以后在家就可以学法,遇到问题也知道如何寻求帮助了”。
据介绍,五华区司法局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充分整合资源,寓法治宣传于司法行政工作之中,法治理念在深入细致的普法工作中逐渐建立起来。
目前,五华普法工作正在形成以点、线、面、体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逐渐走出一条形式亲民、方式便民、活动惠民的新路子。
精细推进法治宣传活动
在五华区“法治宣传活动月”和“法治宣传活动日”开展期间,五华区司法局创文攻坚势头不减,突出重点,主动作为,以全面下沉、全面发动、全面宣传“三个全面”,深耕五华法治宣传阵地,全面打响创文攻坚法治宣传战。
五华区司法局机关科室干警全面下沉司法所,投身创文法治宣传一线,加大法治宣传工作力度。该局党组班子成员每周六、周日全员下沉到各自联系的司法所,督促指导做好创文法治宣传工作;机关科室干警全员下沉到各司法所,积极参与到司法所、街道、社区开展的创文入户法治宣传工作当中,集中全部力量发起创文攻坚战。
同时,全面发动区属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普法志愿者到各个居民小区,针对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法律需求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法治宣传。广大普法志愿者以专业知识帮扶群众、用真情实意感动群众。
此外,狠抓精、细、准,以多种工作方式压实法治宣传工作责任。该局所属各司法所细化普法责任网格,以“绣花功夫”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入楼院、入居民家活动。一方面严格按照测评操作手册,一项一项吃透测评标准,找出薄弱环节,将网格细分,明确下沉人员各自职责任务,要求逐项梳理任务,耕细、耕好各自的法治宣传“责任田”;另一方面建立宣传管理交流微信群,微信群由责任领导负责管理,更好地组织实施法治宣传进楼入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