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起诉书、提供法律咨询、预判判决结果……过去,这些事情你需要找律师等专业的法律人士来解答,甚至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务费。
现在,你只需通过微信下载“昆明市公共法律服务智慧网络平台”即可获得精准、及时、有效的专业法律意见。

8月19日,全国首个“法律机器人”惊艳亮相昆明市公共法律服务智慧网络平台发布会,宣告公共法律服务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

现场体验“机器人”服务
这个“法律机器人”即昆明市公共法律服务智慧网络平台,由昆明市司法局与律品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从今年4月份开始,在西山区司法局、五华区司法局、官渡区司法局开展试点。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等司法行政服务为一体的“法律机器人”已经为上万名群众解答法律问题,提供了详细全面的法律解决方案。
记者现场体验了一次“机器人”的服务。进入咨询页面,生活中常遇到的婚姻、借贷纠纷、劳动纠纷、继承、交通事故和工伤赔偿被作了分类,选择相应的问题之后,便会出现多选和填空内容。完成这些之后,只用填写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便可获得一份法律分析和意见指南。指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包括保持什么样的主张更有利、需要什么证据材料、流程手续等,还包含了相似案例、常见问题和所涉及的法规。
整个过程,只需3分钟。
据介绍,针对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年人,昆明市辖区内的基层司法服务网点,将通过公共法律服务终端机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云南省司法厅副厅长赵祖平告诉记者,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互联网和新科技。我省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让人民群众、各类社会主体在需要时都能获得普惠、精准、及时和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最远一家人”。
昆明市司法局局长孙跃文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群众的使用反馈情况,不断优化服务体验和完善服务模块,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便捷的指尖上的法律服务。”
“机器人”让律师更强
据昆明市公共法律服务智慧网络平台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这个系统是邀请专业的律师、法官、法医、交警等一起开发完成的,他们全程对整个案件预判系统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研判。
该系统会智能匹配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相似的法院判例、常见的问题,让用户一目了然的知道当前的处境和判例参照,并且随着各种新生案例和事例的不断录入及后台专业法律人士面对新情况所给出的解答,“法律机器人”将会变得越发聪明。
昆明市律师协会会长赵耀说,律师需要写三天的报告,“法律机器人”只需3分钟,这就是优势;一个报告,律师收费3000元,“法律机器人”免费,这就是格局;律师只能点对点服务,“法律机器人”则是一个海量的、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的专业咨询平台,这就是境界。
昆明市公共法律服务智慧网络平台研发人之一的武侠律师介绍说,研发“法律机器人”的初衷并不是取代律师,而是让律师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