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法典主题公园,“典”亮震区企业法治路,民法典宣传进乡村、进学校……5月28日,民法典迎来颁布一周年,云岭大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群众日常生活的普法宣传活动,真正把民法典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讲进群众心里,融入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中。
民法典主题公园处处开“花”
继云南省首个民法典主题公园在昆明市五华区月牙潭公园落成揭牌后,由曲靖市马龙区司法局、区普法办、区委宣传部精心打造的马龙区首个法治主题广场正式投入使用。今后,法治主题广场将为马龙区群众提供学习法律的生动平台,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感受法治力量。
该公园选址马龙区文河广场,占地约3000平方米,整体设计以法律知识宣传学习为主线,突出实用性、观赏性、趣味性,以实体化、可视化、便民化的普法方式,让法治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打造公园过程中,马龙区依托公园原有设施,在各个角落注入法治元素,用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宣传法律知识,贴近群众生活,让群众直观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
“典”亮震区企业法治路
“5·21”漾濞地震发生后,震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牵动着各方人士的心。大理州司法局、州普法办心系灾区群众,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服务抗震救灾普法行”主题法治宣传活动,领导带头赴灾区为群众送去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等法治宣传资料和宣传品2.4万余份,为灾区群众办实事。
大理州律师行业党委、律师协会号召全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及工作人员,向漾濞地震灾区群众捐赠民法典等法律书籍1000余册,为灾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为开展好“服务抗震救灾普法行”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送到一线企业职工身边,5月28日,弥渡县司法局、县普法办以民法典颁布一周年为契机,走进华润水泥厂,为干部职工开展以民法典为主题的普法宣讲活动。
活动采取“讲座+互动”的形式开展,宣传人员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企业职工讲解相关法律常识,并通过热点时事、典型案例,加深大家对民法典主要内容的理解,引导职工遇事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次活动有效帮助企业经营者提高法治观念和守法经营的意识,引导企业树立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让民法典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典”亮乡村社区美好生活
“胎儿能享有继承权吗?”“乘车遇到有人霸座怎么办?”“办理继承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永德县法律服务志愿者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以案说“典”,讲身边事、说身边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诠释民法典,努力让每个公民走进、了解、运用民法典。同时,“科普大篷车”现场播放民法典专题宣传片,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法典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楚雄、德宏、曲靖、景洪、开远等州市司法局分别举办“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咨询台、悬挂宣传条幅、摆放宣传展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为群众进行通俗易懂的法律条文讲解和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学习宣传实施好民法典,不断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南涧县司法局到各乡镇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为农村党员、村民小组长上了一堂主题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的法治课,通过此次“民法典进乡村”宣讲活动,提高乡村干部的法律意识,真正让民法典入脑入心。
武定县司法局职工组成宣传小组,深入狮山镇永宁村委会永宁村民小组,进村入户宣传民法典相关知识,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学习民法典。
以“典”之名守护“少年的你”
“六一”期间,昭通市司法局在昭阳区组织开展以“民法典为未成年人成长保驾护航”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该局普法工作者通过发放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书籍及普法作业本,大力宣传民法典中“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界限”“紧急情况下对未成年人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等内容,讲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并接受群众法律咨询,引导社会各界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澄江市司法局九村司法所以“六一”儿童节活动为契机,深入九村镇龙潭小学开展“民法典进校园”宣传活动。该所所长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趣味漫画为载体,以发生在小学校园周围、与学生相关的典型案例,用看图说文的方式,为学生们普及民法典中关于高空抛物、宠物伤人、未成年人网络打赏、抚养教育与赡养父母相关权利义务等法律知识。
宣传人员通过常见的校园欺凌及青少年违法犯罪真实案例,向学生们讲解何为校园欺凌、如何应对与预防校园欺凌,呼吁学生们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宣传人员还向学生发放了30余份法治礼包,包含民法典普法系列读本、印有民法典宣传语的袋子和扇子。学生们纷纷表示,今后要多学法,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武定县司法局己衣司法所组织工作人员到己衣中心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宣传活动,给学生们上了一场生动的法治课。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给学生们讲解了“网络打赏”“游戏充值”“高空抛物”等热点内容,让学生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谢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