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云南普法网 >> 法治要闻 >> 内容阅读
坚定法治信念奋楫前行—2021年云南十大法治事件回眸
稿件来源:云南法制报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4日 16:32:13

  岁月轮转,日月更替,我们挥一挥手,辞别2021年,拥抱满怀希望的2022年。

  回首步履匆匆的2021年,有太多值得我们铭记。

  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使命在肩、矢志不渝,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人民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把目光聚焦云岭大地,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实施,一年来,民法典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民法典的新规定、新精神、新理念在全社会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为群众构筑起稳稳的幸福生活。

  这一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行,有“动植物王国”美誉的云南,迎来了全世界的瞩目,野生动植物保护迈入历史崭新的一页。

  这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的危险,云南党政军警民在长达4000余公里边境线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打响了一场强边固防的人民战争。

  这一年,“八五”普法开启新征程,云南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推进,“湖泊革命”打响,“清廉云南”上了年度热搜,“团圆”行动让众多失散子女重回家庭温暖怀抱。

  这一年,秉承“树立法治信仰,培育法治精神”办报理念的云南法制报人,继续开展“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评选活动,通过法治先进人物事迹展示,播洒法治雨露,弘扬社会公平正义。

  回顾不平凡的2021年,云南政法工作成果丰硕,一个个法治事件、一项项政策举措,记录了法治文明进步的历史足迹;一系列行动、一批批战果,谱写了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建设新篇章。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站在迎新辞旧的时间节点上,放眼2022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你我都必须足够坚强,面对困难和挑战,唯有责任在肩,迎难而上。

  迎着新年的朝阳,唯奋楫者方能破浪前行。

  从呱呱坠地到生老病死有“典”护航

  2019年7月31日,家住昆明市官渡区幸福邻里小区26栋的潘大妈被楼上掉下的瓷砖砸中左侧头部,造成特重型颅脑损伤。由于一直无法找到高空抛物者,潘大妈家属将26栋二层以上221名住户和物业公司告上法庭。

  经过开庭审理,2021年1月13日,官渡区人民法院判决,221名住户承担80%的赔偿责任,物业公司承担20%的赔偿责任。

  这是民法典实施后,我省审判的首例高空抛物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保障人民合法权利、回应和满足人民需求的法典。每个公民从呱呱坠地到结婚生子,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一生中的每一个民事行为都与民法典息息相关,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的出台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民法典的实施,为民事主体全生命周期编织了“保护网”,为全领域活动穿上了“防护服”。本报记者 谢盛梅

  点评: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民法典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创造性成果。民法典的实施,云南4800余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了全方位保护。

  COP15让法治之花开遍云岭大地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扩张,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2021年10月11日至10月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行。这是一场关乎全球未来发展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环境司法大会贺信中指出,中国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积累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有益经验。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COP15把“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定为大会主题,这也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谋划了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蓝图。

  在COP15召开的2021年,我省法院系统依法履行环境资源审判职责,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检察机关以司法办案为依托,因地制宜开展多个特色专项行动,默默守护全省生物多样性;公安机关全警动员,坚守一线,全力以赴做好安保工作;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让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润物细无声”。 本报记者 李艳

  点评:

  举办COP15,表明中国政府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加快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坚定决心,也表明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通过大会的召开,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云南司法经验”。

  云南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向纵深推进

  2021年2月27日,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当天下午,云南省召开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法治云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全省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抓好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推进肃清流毒影响、以案促改、强边固防“三项重点工作”,推动全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成效。

  8月,全国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结束后,我省随即在昆明召开会议,总结全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回头看”情况,部署第二批教育整顿工作。随后,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第十二督导组进驻云南,对云南省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督导工作。本报记者 姜燕萍

  点评:

  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党中央提出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政法战线自我革命的新需要,是确保政法机关担负起新时代职责使命的重要举措。云南政法队伍是建设平安云南、法治云南的重要力量,开展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对于纯洁政法队伍、夯实政法工作基础、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推进我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崇廉尚廉打造风清气正清廉云南

  2021年3月,云南省纪委监委下发《关于开展清廉云南建设活动的通知》,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以及省直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相关方案,细化措施,精心组织,迅速启动清廉云南建设。以清廉机关、清廉企业、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医院等5个重点清廉单元为“点”,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一体推进、坚持共建共享等5个坚持为“线”,以持续营造崇廉尚廉浓厚氛围为“面”,努力打造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的清廉云南。

  在清廉云南建设中,我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持续营造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全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党性、法治、警示、爱国等各类教育基地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教育。适时总结各州(市)、省直各部门在推进清廉单元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对外发布。积极发掘本土优秀廉洁文化,把廉洁文化转化成教育资源和地方名片,持续推动各地结合实际,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强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培育优良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努力形成倡廉、拥廉、助廉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 姜燕萍

  点评:

  当前,我省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发展,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清廉云南建设的实施,就是进一步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这是顺应时代要求、反映群众心声的又一重大举措。

  两代缉毒警 父子双英烈

  1994年,生前任临沧市镇康县公安局原军弄派出所所长的张从顺,在侦办一起跨国贩毒案中勇斗毒贩,为保护战友壮烈牺牲,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革命烈士等称号。

  2020年12月15日,张从顺的儿子——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张子权,在侦办一起重大案件时,因劳累过度牺牲,生命定格在36岁,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2021年3月,张从顺、张子权被云南省委宣传部追授“云岭楷模”称号。

  4月,省委印发《关于向张从顺、张子权同志学习的决定》,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向“云岭楷模”、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张从顺、张子权学习活动,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10月25日,由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云南法制报、云南政法融媒体中心共同承办的“2020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举行,张子权被评为“特别致敬奖”。在颁奖典礼现场,张从顺、张子权两父子的英雄壮举,让在场的人潸然泪下。

  12月4日,2021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暨发布活动举行,张从顺、张子权同志荣获“2021年度致敬英雄奖”。12月27日,公安部举行第五期全国“公安楷模”发布活动,张从顺、张子权父子荣获全国“公安楷模”称号。 本报记者 吴怡

  点评:

  拒绝吸毒、远离毒品是现代文明的基本共识。云南是全国禁毒斗争的前沿,禁毒工作形势严峻,而正是有了张从顺、张子权这样的模范英雄人物,为了守护万家灯火,守护心中那片“无毒蓝天”,前仆后继,付出青春乃至生命,才让我们坚信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一定会实现。

  昆明环境资源法庭揭牌成立

  2021年9月25日,昆明环境资源法庭在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揭牌。该法庭成立后,依法应当由全省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环境资源一审案件、上诉案件和再审案件,将统一由昆明环境资源法庭集中管辖。其他中级人民法院不再受理环境资源类案件。

  昆明环境资源法庭是结合云南环境资源审判发展需要,由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省委编办申请设立并获批准,在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内设专门审理环境资源案件的机构,是云南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世界环境司法大会精神、迎接COP15、推动云南环境资源专门化审判的具体举措。

  该法庭的成立,集纳了2008年以来云南构建环境资源专门审判体系的有益经验,继续实行环境资源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理模式,进一步整合司法资源、统一裁判尺度,加快推进云南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专业化、专门化、体系化建设。昆明环境资源法庭的成立,标志着云南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迈上新台阶。本报记者 吴怡

  点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法惩治环境资源犯罪、保障环境损害赔偿、监督行政机关履职、支持环境公益诉讼、创新审判工作机制,是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守护这片绿水青山,更需要提供强有力的司法力量介入,昆明环境资源法庭揭牌成立,对加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云南全面打响“湖泊革命”攻坚战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是我国唯一不冰冻的湖区,是云南的“高原明珠”。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是艰巨复杂的工程,云南始终把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作为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2021年9月28日,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湖泊革命”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针对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治理提出60条实施意见,云南省全面打响“湖泊革命”攻坚战。

  《意见》提出:要在治湖理念上来一场革命、在治湖措施上来一场革命、在治湖体制机制上来一场革命。勇于面对存在问题,坚决彻底全面整改,坚决破除“环湖造城”格局。按照“退、减、调、治、管”要求,进一步优化“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

  针对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突出问题,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滇池保护治理工作进行现场督办,把抓好古滇名城项目长腰山片区过度开发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各项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目前,云南九大高原湖泊劣V类水体数量由2015年的4个减少为1个,滇池水质为30年来最好水平,云南治湖经验被中央深改办在全国推广交流。 本报记者 杨阳洋

  点评:

  九大高原湖泊区域是我省人口最密集、活动最频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有“九湖治、云南兴,九湖清、云南美”的说法。“湖泊革命”攻坚战打响,对我省新时期如何治理湖泊明确了政策界限,就如何以刚性制度守护这片绿水青山,坚定不移依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进行了蓝图设计。

  “团圆”行动帮161对父母找到孩子

  2021年1月起,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以侦破拐卖儿童积案、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为主要内容的“团圆”行动,全力侦破一批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一批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一批改革开放以来失踪被拐的儿童。

  努力让离散家庭实现团圆——这是云南公安机关“团圆”行动的目标。“团圆”行动启动以来,云南公安刑侦部门在全省范围内设置147个“团圆”行动血样采集点,请失踪被拐儿童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员,选择就近的血样采集点进行采血、比对、查找。与此同时,云南警方全面梳理儿童被拐积案,逐案建档,重新阅卷和查找被拐儿童家属了解情况,深入查找破案线索,应用新侦查手段、大数据资源挖掘破案突破点,紧盯“数据库”推送的DNA信息比对……

  经过不懈努力,截至目前,云南警方已帮助省内37个孩子找到家人,帮助161对父母在全国范围内找到孩子,组织认亲活动147场。本报记者 谢盛梅

  点评:

  多侦破一起拐卖案件,多找到一名被拐儿童,就多一个家庭的欢笑。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吹响了针对打拐工作的“总动员号”,是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实践。拐卖儿童犯罪是一种严重犯罪,根除这一犯罪现象,实现“天下无拐”,需要全社会长期共同努力。

  强边固防守好祖国西南大门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国境线长,边境山水相连,边民往来频繁,口岸通道众多,疫情境外输入风险防控挑战高。

  今年以来,云南持续加强疫情防控,把防止境外疫情输入作为边境管控的第一任务,广大干部群众坚决做好新时代强边固防工作,为国守门、为国把关,坚持守边有责、守边负责、守边尽责,千方百计筑牢边境管控和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不断巩固和拓展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边疆稳固安宁的良好局面。

  有边必设防,强边必兴边。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强边固防工作会议,领导多次到边境地区调研督导,要求为国守门、为国把关,为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筑牢安全稳定屏障。25个边境县筑牢了“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和人防、技防、物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守住了祖国西南大门,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稳定作出了云南贡献。本报记者 杨阳洋

  点评:

  边疆稳则边境兴,边防固则边民富。岁月静好,因有了云南党政军警民组成的联合防控力量负重前行,在边境线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才给我们带来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他们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才让我们坚信寒冬终会过去,繁花似锦的春天将很快到来。

  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机制成立十周年

  2021年12月10日是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机制成立十周年纪念日。2011年12月10日,首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启动。过去的10年,中老缅泰四国携手同行、迎难而上,巩固和深化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合作,创新和拓展勤务模式和合作领域,形成了更加包容的执法合作模式、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

  10年来,成功开展了111次全线联合巡逻执法勤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从常态化巡逻向着为区域提供优质安保服务、提升快速处突能力、深度开展打击跨国犯罪合作、健全多边对话交流机制方向融合转变,各方合作更加多元。

  10年来,中老缅泰四国通过共同开展各类联合执法行动,有效提升了联巡实战效果,震慑和遏制了流域内各类犯罪活动。四方通过持续加大交流培训、装备投入、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力度,有效促进了各方持续参与合作,四方联合执法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10年来,中老缅泰四方秉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包容并蓄、平等互利的“湄公河精神”,不断增强战略互信,探索加强湄公河流域联合管控,深化打击跨境犯罪活动,确保了湄公河安全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 本报记者 李艳

  点评:

  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和沿岸各国友好往来的黄金水道。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的开展,对保持湄公河航道畅通、维护河流沿线安全、促进湄公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员友好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机制的建立,为我国开展区域性国际执法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2006-2021 云南普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000821号-3 主办单位:云南省司法厅 云南省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