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
听云南司法行政系统“85后”
谈谈“他们眼中的这10年”
我见证了普法工作的“变”
个旧市司法局 何芝瑾
2013年9月,大学毕业后我荣幸地成为司法行政大家庭中的一名新成员,奋斗在普法与依法治理战线上,我见证了全民普法工作的不断变化、发展,群众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更加牢固了。
普法格局变大了。用“责”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推进、完善和落实,让各行各业、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却又协同联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得到了进一步实现,普法的针对性增强了、实效性显著了。
宣传方式变样了。用“新”发展,一改传统的说教式、无声式、静态式普法,拓展的漫画式趣味普法,微视频微动漫等有声式普法、“两微一端”迅速式普法、法律服务机器人便捷式普法获得了群众的纷纷点赞,“灌输式”向“服务式”的转变更得群众的欢心了。
普法阵地变宽了。用“拓”深入,打造的“红河普法”“个旧司法行政”等普法“微矩阵”,让群众享受到足不出户即可学法的"VIP"福利,也让各地实现普法工作“零距离”交流。打造的法治文化主题广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学法平台,让普法对象在休闲娱乐中学习法治知识,潜移默化树牢了法治意识。
司法行政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楚雄市司法局 施静粤
我2012年到楚雄市司法局工作,到今年刚好第10年,弹指一挥间,楚雄市司法行政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先后在政工科、办公室工作,参与见证着楚雄市司法行政的成长与变迁,为楚雄市司法行政工作取得的成绩与荣誉感到骄傲与自豪。
2013年,楚雄市司法局搬迁了新办公楼,无论从办公环境、软硬件设施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为司法行政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年,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也搬迁到新办公楼,在井然有序的办公环境中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10年间,楚雄市司法局认真履职各项司法行政职能,司法行政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司法行政人奋发前行,不断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篇章。
一路走,一路成长
普洱市司法局 刘畅
10年前,我进入了司法行政这个大家庭。其实我对司法行政工作一无所知,仅凭单位名字带一个“法”字就懵懂地走进了这个群体。
我在一人所里转呀转,在这里、在调解工作中感受到的人间冷暖直到现在还冲击着我的内心。记得因交通肇事受害的奶奶,我帮她要回了那5000元的赔偿金,拉着我的手一直说谢谢的场景。记得暴躁的丈夫以杀死孩子威胁妻子不准离婚,妻子那无助的凝噎,记得通过调解,协议离婚后,给我打电话的那份快乐明亮的声音。
我在进入组织的门口转呀转,在这里、在组织里感受到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我在普法的长路里走呀走,在工作中、在集体里为自己喜欢的事发一缕微光。来到了法治宣传的岗位上,走进群众中的时间又多了起来,似乎又回到了司法所的那段时光。记得第一次策划一场活动那无从下手的窘迫,记得第一次站在镜头前直播法律知识竞赛手心冒出的汗,还记得第一次外出宣讲时那隐隐发抖的声音......
不知不觉已经10年了呀,我还在司法行政的大家庭里转呀转。
一路走,一路成长。
感谢,10年!
在平凡岗位上书写青春芳华
景洪市司法局勐罕司法所 玉应
我是一名少数民族政法干部定向委培生,大学毕业那年我来到景洪市司法局工作,现任勐罕司法所所长。我通过学习、实践,从一名少不更事的大学生成长为能够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的新时代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中书写了青春的芳华,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司法行政人的荣光。
初心不变。回首过往,自己仍是当年那个只想扎实做好每项工作,服务好每一位群众的年轻人,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里是我热爱的家乡,我的梦想早已融入家乡发展的点点滴滴。一直以来我都坚守着为民初心,全心全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家乡的法治建设。现如今,勐罕司法所工作日渐规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在群众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赢得了“能办事、办成事、靠得住”的好口碑。
担子变沉。起初,主动来司法所反映纠纷的群众不多,于是我走村串寨把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渐渐地,咨询的群众越来越多,工作时间也早已超过8个小时,工作场所也扩大到田间地头、公共场所、家里乃至微信朋友圈,受理的案件类型种类日益增多,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也变得沉甸甸。
作风变硬。刚参加工作时,自己对工作的要求不高,只满足于做好眼前的工作。但现在除了睡觉时间,脑子里总想着我要如何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一点,今天的工作哪里还做得不到位,明天要做什么工作,本月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为了不让群众多跑、不让群众多等,我只有不断增强本领,提升工作效率,让群众满意而归。
未来,我将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砥砺奋进,继续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普法工作者的初心未变
玉溪市司法局 段晓婷
普法是什么?从2013年到玉溪市司法局宣传科工作,经历了“六五”普法和“七五”普法。
10年,我为人妻、为人母,从当年给群众发宣传单到如今拿着专业的相机、架起手机支架拍普法短视频,我深深感到,越来越多的普通劳动者、基层群众主动参与到了我们的工作中,法治的信仰正慢慢地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
10年,从一本本泛黄的《玉溪普法通讯》到如今手机里“玉溪普法”抖音号更新的一个个普法短视频,我们的普法对象不再仅限于能读书认字的群众,从还未认字的学龄前儿童到满头银发的爷爷奶奶,都能通过法治短视频、法治小故事、法治动漫中刷到他们看得懂的普法小知识。
10年,从三天两头跑农贸市场、农村集市到如今更多在电脑前埋头修改拍摄脚本、剪辑视频资料;从直接面对一个个群众讲解法律法规知识,到如今随时随地拿起手机,隔着屏幕就可以和一个个有需求的普法对象沟通交流,引导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自己的问题。
10年,从法治宣传教育科到普法依法治理科,那些掉了漆面的老相机、那些泛黑的旧草帽还在,老同志退休了、新面孔来了,10年漫长而短暂,从“一五”普法到“八五”普法,普法工作者的初心未变,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