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泸西县“智慧矫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功通过司法部专家组考核验收,成为西部地区首家通过司法部考核验收的单位。在创建工作中,泸西县精心总结出了“1234”工作法,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建设提供了创建经验。
基本情况
泸西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创建于2018年7月,现有工作人员6名。按照司法部要求,泸西县司法局于2021年5月份申报中心创建工作。为确保申报创建达标,7月初对社区矫正中心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后的建筑面积达860平方米,从原来的9大功能提升为18+N,现在各功能室已正常运转。
主要做法
(一)组建“一个专班”,迅速部署中心申报。根据上级司法行政部门关于开展中心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县司法局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创建文件精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中心创建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和各司法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泸西县司法局中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印发《关于开展“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的通知》,对创建工作进行总体谋划,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制定科学的创建方案,细化推进创建措施,扎实开展中心申报工作。
(二)强化“两项功能”,精准提升场所改造。按照司法部创建要求,泸西县司法局把社区矫正中心的功能从9大功能升级调整至“18+N”,即办公室、社区矫正指挥中心、档案资料室、社会联络室、装备室、值班室、报到登记室、信息采集室、自助矫正室、宣告室、训诫室、驻检室、警务联络室、教育培训室、技能培训室、心理辅导室、宣泄室和图书阅览室等18个功能室,“N”包括远程探视室、卫生间、浴室、宿舍、餐厅等,同时具备“两项功能”,即:社区矫正功能和安置帮教功能,通过提升改造,使安置帮教更加合理到位,为“三无”人员(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临时食宿,确保得到临时性过渡安置。通过强化“两项功能”,有效提升了管理教育效能,各个功能室的职能作用发挥更明显,各功能室之间的职能体系更加优化。
(三)抓实“三个维度”,高位推进创建工作。一是认识有高度。认识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形成“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智慧矫正”信息化的重要性。县委主要领导亲率相关领导到省司法厅汇报创建工作,司法部专家组现场验收时做到亲自部署、亲自汇报、亲自陪同;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参与、亲自督促。二是研判有深度。严格对照《“智慧矫正中心”考核评价表》中涉及的6个大块39个大项68个小项158个子项逐项评分,确保能得分的不失分,可能得分的不丢分,不能得分的创造条件得分。研究分析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中心创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定创建工作计划,明确创建标准,规范申报及认定程序,深度研判,认真分析,确保中心创建扎实、高效、有序推进。三是支持有力度。在中心申报过程中,积极与上级司法行政部门请示汇报,争取得到支持,省司法厅多次召开培训会,对创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给予创建经费补助;县财政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也给予经费支持。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使泸西县的中心创建工作得到顺利进行并成功通过验收。
(四)构建“四化目标”,打造一流矫正中心。按照司法部创建要求,县司法局本着坚持标准,创造条件,因地制宜,突出综合管理功能,以社区矫正工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以构建“四化”为目标,即数据一体化(通过云南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实现法检公司政法各部门数据、信息共享)、管理智能化(将先进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矫正管理,推动社区矫正由“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移动互联化(通过平台联网运行,社区矫正中心与省、州管理平台同步对接,与各司法所互联互通,实现手机终端社区矫正智能化应用)、指挥可视化(构建集应急处置、快速反应、调度指挥于一体的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实现省、州、县、乡四级贯通的社区矫正指挥体系)的工作模式为目标,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社区矫正中心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深化智慧应用,提升管理教育效能,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
创建成效
(一)实现制度机制健全化。按照司法部创建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以创建为契机,建立了信息化激励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及矫正宣告室管理制度、训诫教育工作制度、矫正接收工作制度、个别谈话教育工作制度、社区矫正对象集体教育纪律、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主要职责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为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遵行,指明了方向。
(二)实现日常管理智能化。创新完善“线上+线下”社区矫正方式方法,积极打造“智慧矫正”。依托智慧矫正平台,入矫时使用自助矫正终端自动读取社区矫正对象身份证件信息,生成电子档案,简化报到程序,为制作矫正方案、进行分类管理、开展帮困扶助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利用手机定位功能,实时对社区矫正对象动态跟踪、远程监控,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重新犯罪;利用云南在矫通微信小程序、电子定位腕带等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利用矫正平台加强社区矫正对象法治教育,强化社区矫正对象遵规守纪意识;组织心理咨询师开展线上谈心谈话20余次,及时化解矫正对象不稳定情绪,消除安全隐患。实现了“工作在掌上、管理在指尖”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工作的便捷性和工作质效。
(三)实现指挥体系集成化。按照司法部创建标准,结合“数字法治、智慧司法 ”信息化体系建设,升级打造集应急处置、快速反应、调度指挥于一体的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实现省、州、县、乡四级贯通的社区矫正指挥体系。社区矫正中心及基层司法所配备自助报到终端、小鱼视频点名终端、执法记录仪等电子设备,完善指挥调度、视频点名、在线教育、智能分析、预测预警等功能,形成远程督察、立体防控、快速协同的指挥体系,提升了全局指挥、精准处置、快速响应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不定时执法巡查与监督、召开视频例会、开展集中点验、定位抽查及动态跟踪核查等。对全县司法所的日常工作进行远程视频督查;对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宣告、报到、教育培训、社区服务、解矫宣告等刑罚执行过程进行视频监控,有效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执法行为的规范化。
(四)实现帮困扶助多元化。一是线下成立首个社区矫正和刑释人员帮教基地,整合人社、民政等部门的培训项目资金为“两类人员”开展“三免”就业技能培训,与云南牛牛牧业、泸西佳旺辰养殖有限公司等4家龙头企业和泸西县生态养殖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就业安置基地,优先录用培训合格的“两类人员”,切实解决“两类人员”管理难、安置难、就业难等问题;联合人社等部门,全方位向社区矫正对象推送就业岗位信息,破解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困境,引导其自主创业、就业,助力其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二是搭建监狱服刑罪犯与狱外家属的“民心桥”,远程探视帮教系统实现了与全省监狱及戒毒所视频连线,为老、弱、病、残、孕等人群解决了“探视难”的问题。
(五)实现示范效应凸显化。泸西县中心通过司法部考核验收后,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首家通过验收的单位,为其他县市创建提供了一定经验。创建成功的信息通过“泸西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到目前为止阅读量达到1000余次,这是该公众号创办以来点击量最多的一次。目前,红河州金平县、屏边县、绿春县、建水县、开远市、弥勒市司法局,文山州砚山县司法局,普洱市江城县、景东县司法局,楚雄州元谋县、牟定县司法局,昆明市五华区、安宁市、富民县等,曲靖市陆良县司法局等单位先后到泸西县司法局观摩学习。
经验启示
(一)高位谋划部署是创建成功的前提。创建成功的前提是高度重视、高位谋划,把中心创建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抓细抓实,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正中心创建工作,并主动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汇报,及时向州司法局、省司法厅汇报创建进度,省司法厅组建线上指导交流群,帮忙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创建期间,中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累计召开会议20余次,确保推进创建工作思路清晰、目标准确。
(二)目标设立精准是创建成功的基础。中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对照《云南省“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吃深吃透创建精神,迅速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措施,对照考核评价表逐项细化,逐项排查,逐项核实,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机制,坚持设施建设与申报材料双轨同步、一体共进,一边推动创建任务,一边完善申报材料,确保了申报材料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目标设立精准,基础工作扎实。
(三)功能优化升级是创建成功的关键。按照司法部中心建设规范,结合司法局实际,突出全局性、统筹性、实战性和指挥性“四个统一”,对社区矫正中心进行重新规划布局,从原来的9大功能升级调整至18+N,拥有“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综合管理”三大区域,做到安全可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和经济适用,实现了现代矫正中心向智慧矫正中心的转型升级,升级提档后,成为了中心创建成功的关键。
(四)层层压实责任是创建成功的保障。为保障中心创建成功,明确了主要工作职责和制定了相应工作机制,局长承担主要责任,分管领导承担具体责任,社区矫正机构承担直接责任,推动责任层层传递、工作层层落实、任务层层分解,全面构建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局领导加强督促检查,重点解决创建过程中不精不细问题,督促补齐短板,做到不等不靠,不断促进创建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