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实现在学法用法上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在普法进程上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保山市隆阳区把聚居在潞江镇、芒宽乡、杨柳乡的傈僳族群众列为“七五”普法重点对象,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继为期3个月的春季普法忙之后,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隆阳区委办公室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阳区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工作方案>的通知》(隆办发〔2019〕7号)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傈僳族群众的普法宣传力度,在区委政法委、区委普法办的精心策划下,由区司法局、芒宽乡、潞江镇、杨柳乡承办,联合市公安局隆阳分局以及区自然资源公安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开展了“法律进少数民族聚居区”系列宣传活动,以新颖而接地气的形式吸引傈僳族群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变“我讲、你听”的被动普法为“我讲、我学”的主动普法。活动时间安排紧凑,于5月8日、9日、10日分别深入芒宽西亚社区、潞江镇芒合村平安小组、杨柳乡户门坝小组,采用“双语”普法和“五用法”普法,倾情打造了隆阳普法的“傈僳版”。
此次系列活动,宣传内容针对性强。一是重点宣传了《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宗教事务条例》、《禁毒法》、《森林法》、《云南省森林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矿产资源法》、《云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二是大力宣传了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等民族政策以及卫生健康知识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关政策规定;三是着力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宣传,宣传了党和政府“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伞’必打、有腐必反、有乱必治”的坚强决心,着重讲解了严格保护举报人和奖励措施,消除顾虑,进一步把涉黑涉恶等问题的举报方式和举报内容传播到群众手中,增强群众同黑恶势力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在活动准备阶段,一是由3个乡镇牵头,组织司法所在当地培养吸收了傈僳族村组干部或其他村民作为法治宣传志愿者,二是由派出所、法律服务所整理身边的典型案例,或编撰成普法小故事。
活动每举办到一个村组,傈僳族群众都是早早地将自己的民族盛装服饰穿戴整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滋滋、乐呵呵的表情等待着闪亮登场。只因此次活动一改往常普法工作人员在台上“唱戏”、群众在台下“观戏”的习惯,由群众担当系列活动的主角,也要登台“唱戏”。现场人气和热热闹闹的场面不亚于当地的民族节庆。


第一,组织一次有讲解、有翻译的法治展板参观。在群众家门口,摆放了许多内容丰富的各类法治宣传展板。活动开始后,由各单位执法人员负责讲解展板内容,再由一名傈僳族普法志愿者作翻译。通过图文并茂的法治宣传展板的参观学习,促使群众有效学习相关知识,树立法治观念。

第二,开展一场民族干部以民族语言进行的法治小讲堂。由傈僳族普法志愿者,讲述以案释法案例或宣讲普法小故事,通过典型的刑事犯罪案例,充分警示和告诫群众“法盲”的悲剧和冲动盲目行事造成的后果及带来的危害。

第三,创新筹备一场群众性法治知识普通话诵读比赛。通过搜集整理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组织当地群众认真准备,鼓励识字的傈僳群众踊跃报名参加法治知识普通话诵读比赛,以“只要你有勇气登台均能收获一份小礼品”吸引了大量群众积极参与,极大提升了普法群众参与度。群众报名参加法治知识普通话诵读比赛100余人,发放一等奖奖品3人,二等奖15人,三等奖30人,参与奖52人。
杨柳乡户门坝在活动准备阶段,还组织群众对比赛诵读的法治知识进行了学习。5月9日,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户门坝公共活动广场,成就了隆阳普法“傈僳版”的一幅感人画面:一名身着裙装的杨柳乡干部领读,身背小孩的妇女、卷着裤管的中老年男人等数十名傈僳族群众围在她身边,各自手拿稿件认真跟读。他们不厌其烦,用普通话一遍遍诵读,认真的态度着实让人感动。

第四,举办一场有群众参演的法治文艺大联欢。结合送戏下乡和送法下乡,由专业演职人员编排法治文艺节目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文艺节目,并穿插其他歌唱祖国、唱响未来的文艺节目。同时发动当地傈僳族群众自行编排法治文艺节目,用大联欢的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促使群众根植法治信仰,激发群众学法用法的浓厚兴趣,教会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第五,进行一场群众性法律法规知识有奖问答。围绕活动既定的宣传内容,针对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基础知识进行。活动共吸引参与有奖知识问答300余人次,发放小礼品300余份。


第六,开展一场户长会议卫生健康知识讲座。以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在每个活动村组召开户长会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内容涵盖了家庭卫生、个人卫生、疾病预防等知识。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从美丽乡村建设的环境卫生重申,帮助傈僳群众树立了“我卫生、我健康”的正确理念。


此次“法律进少数民族聚居区”活动精彩纷呈,将群众家门口变成普法宣传新阵地。活动的优势在于让群众登上舞台,自讲、自演、亲身投入活动、切实体会和感受法治,同时让群众在充分享受法治视听盛宴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既丰富了傈僳群众的法治文化生活,又起到了生动有效的普法作用,也因此备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