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在这一方胜景福地,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长廊、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落地开花,成为昆明群众拓宽学法视野、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阵地。
“12·4”国家宪法日、“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等开展的普法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春城花都掀起持续性学法高潮,让人真切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普法效果。群众法律素养也在悄悄发生改变……
“遇到问题可以找法律援助律师,解决不了的纠纷可以找人民调解员,遍布各乡镇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也能为群众答疑解惑……”如今的昆明,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渐成风尚。
“七五”普法以来,昆明市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形成了领导带头率先垂范、部门联动协调推进、群众参与学用结合的法治宣传教育良好格局。
高举宪法旗帜 弘扬法治宣传主旋律
“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昆明市司法局结合实际,创新“一二三四五”宣传工作法,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
2018年11月28日,由昆明市司法局主办、昆明市市级机关工委承办的昆明市市级机关“宪法知多少”法律知识竞赛拉开帷幕,14支由市级机关干部职工组成的队伍参与竞赛。此次竞赛是昆明市在全省首创“一二三四五”宪法宣传工作法中的重要一环。竞赛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既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又检验和展示了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素养。
依托主题宣传活动,昆明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将“宪法宣传进基层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开展到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地。
一年前,富民县东村镇的小王不愿意上学,读小学六年级的他成绩优异,却想早早放下书包帮家里干活,他的父母也默许了。由于东村地处偏远,教育观念淡薄,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并不少见,东村司法所所长李致苹了解情况后,给小王父母做工作,讲明宪法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父母也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最终小王和父母醒悟过来,小王重返校园。
在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上,昆明市可谓下足了功夫。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实施方案》,将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纳入党校必修课;市级各部门通过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和干部职工专题学法等方式,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220余场次。5年来,昆明市累计开展国家宪法日(周)大型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百余场次。
昆明市各级各部门广泛运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平台等宣传阵地,实现宪法学习宣传的可视化、互动化、体验化,真正让宪法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
加强普法队伍建设 深入推进“法律六进”
2018年10月,经过一段时间积累磨合,由司法所干警、社会工作者、高校法学院学生志愿者和青年支教团等社会公益普法力量组成的“五华法治小课堂讲师团”在五华区普吉试点辖区首次亮相。
首次开讲时,6名讲师团成员为300余名小学生解读了什么是校园欺凌及如何避免校园欺凌。讲座过程中,学生们认真思考、积极分享,还开展了“反对校园欺凌”集体承诺,参与度很高。目前,法治小课堂已开设寻衅滋事的罪与罚、网络借贷风险防范等5个专题内容,取得良好法治宣教效果。
这是昆明市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法律六进”的缩影。
“七五“普法期间,昆明市组建了5支普法工作队伍,有普法讲师团成员212人、普法志愿者3558人,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4个层级,由专家、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各法律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各大中专院校学生、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其他志愿人员组成。
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昆明市普法讲师团成员共开展公益性法律咨询、法治讲座683场次、法律服务活动589场次,现场提供法律咨询1万余人次,发放法治宣传材料及法治文化产品300余万份,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分类学法全覆盖 法治花开别样红
组织领导干部学法,法律服务志愿者送法进校园,开创涉少数民族家事审判新模式……“七五”普法期间,昆明市强化重点抓普法,实现“全覆盖、精准化、多频率” 。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昆明市根据各时期的中心工作,组织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行政许可法、宪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2016年、2018年组织全市科级领导干部1000余人次听取了反间谍法、宪法等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报告会。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把法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培训规划,每年分批分期组织各类领导干部、中青班培训学习。
抓住青少年这一普法重点对象,昆明市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工作。昆明市司法局专门组建了由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为成员的高素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一对一地深入各中小学校,每年以“开学第一课”法治篇、“12·4”国家宪法日等主题日及中高考题材为活动契机,以法治讲课、模拟法庭为主要形式,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2016年以来,各中小学校共举办专题法治讲座270余场、少先队法治主题活动5000余次,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120余场次。按1所学校1名法律服务志愿者的比例,为昆明市1526所小学、199所初中、81所高中提供法律服务志愿者,实现中小学校“以案释法进校园”工作100%全覆盖。
为将青少年学法更好地落到实处,昆明市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各类考试中增加法治知识内容。昆明市小学自三年级起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安排法治教育内容,每周安排2节课时;初中阶段,每周3节课时实施教学,保证法治教育时间,专设授课教师;高中教育阶段,每周4节课时实施教学,保证法治教育时间。
2016年至今,昆明市采取积极申报、重点培育的方式,分别在9个县(区)建成9个省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基地配备了学法图书室、模拟法庭、法治宣传长廊、多功能报告厅等硬件设施。截至目前,共有4万余名学校师生到基地参观学习。今年,又积极申报5个省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争取于年末实现县(市、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全覆盖。
针对少数民族群众,昆明市全面推广运用“五用”工作法开展法治宣传教育。5年来,开展法律进宗教场所、法律进少数民族聚居区180余场。石林、禄劝、寻甸县形成“法律进少数民族聚居区”“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常态机制。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商会、进民企”活动,300余名律师组成的“法律服务团”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验”专项服务活动。
坚持普治并举 构建大普法格局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昆明市普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紧急行动,认真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大力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专题法治宣传。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重点加强餐饮服务单位返岗复工后疫情防控方面的宣传,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及时发布预警提醒,推送防疫知识,解答师生疑问,引导师生科学防控。昆明市国资委及所属企业及时印制《新冠肺炎疫情当前防控工作有关法律知识问答》,发给返岗人员做好知识普及……
“七五”普法以来,昆明市深入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印发《昆明市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制定16条具体措施,为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行业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采取各种方式,建立各年度“普法菜单”,在加强自身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积极主动向管理对象、执法对象、服务对象等开展普法宣传,5年来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2982场次。
在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昆明市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为统领,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以案释法”工作方案为补充,全面建立了昆明市“以案释法”制度体系,把“以案释法”工作贯穿到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使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公民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
2017年以来,昆明市普法办连续4年组建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到12个市级单位宣讲职务犯罪和私设小金库方面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1100余名公职人员不忘公仆初心、筑牢法纪底线。
2018年至今,昆明市持续开展“以案释法”阳光司法活动20余场,共有来自公安、人社、自然资源规划、城管、市场监管等单位1900余名执法人员参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国家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5年来,昆明普法工作呈现3大变化:变执法、普法“两张皮”为普法执法有机融合,增强普法实效;变普法部门“独唱”为各职能部门“合唱”,形成大普法格局;变普法“软任务”为“硬指标”,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融合地方特色 奏响法治文化进行曲
穿上行头,戴上假发,打上粉底……不一会儿,嵩明县小街镇小街社区居委会41岁的村组干部高晓燕变成60岁的“李大妈”出现在人们眼前。候场区里,9名花灯演员已准备就位,等待花灯小戏《扫黑除恶保平安》首次演出。
素有“花灯之乡”美誉的嵩明县小街镇,乡土文艺与法治宣传相结合,使宣传工作更“接地气”。
“李家夫妇在吵架,丈夫妻子拳头起,这种事情司法管不管?”“管,一定管……”禄劝县创新普法宣传方式,通过快板说唱、花灯小戏等当地群众喜爱的普法文艺节目进行普法宣传。
昆明市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汤池文艺队自创的花灯小戏《母亲湖畔相亲记》,以生活在阳宗海湖畔的珍珠女和刘海哥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巧妙地将《阳宗海保护条例》和环保观念穿插其中,在寓教于乐中宣传了法治精神和法律知识。
这样的普法创新举措还有很多。“七五”普法期间,市、县(区)两级普法机构借助每年“三下乡”活动、“12·4”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以快板、小品、相声、花灯歌舞等形式,将相关法律法规融合进去,到各街道(村)进行演出,既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又宣传了法律法规。
自2016年起,昆明市还积极开展“法治主题公园(广场)”创建活动,因地制宜打造了18个法治主题公园(广场)。公园(广场)内设置了生动活泼、色彩鲜艳的宣传展板、路牌、书画,图文并茂、贴近群众,内容涵盖新法解释、以案说法、行政执法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常识性、警示性,让群众在休闲娱乐、漫步健身的同时,感受到身边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有效提高了全社会遵循法治规律、崇尚法治精神的境界。
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通过“法治文化墙”“法治廉政文化长廊”“法润小区”等方式,打造“一社区一特色”品牌,推动法治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机融合、法治文化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互补,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法律知识,领悟法治精神,感受法治力量。
“通过创造性地开展法律六进示范点、法治文化示范点、法治公园(广场)观摩点、法治乡镇(街道)和法治企业等行业、部门创建活动,重点培育一批活动开展扎实、成效明显、亮点突出、示范作用强的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和单位,以点带面,将法治建设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昆明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毅说。
刘毅透露,今年昆明市正打造建设“宪法主题公园”,以“法”为主题进行司法主题内容的宣传。下一步,昆明市司法行政系统将以法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着力点,在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上形成更大合力,在提升行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上做更多努力,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上下更大力气,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上做更多探索,高标准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为全力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谢盛梅 通讯员 何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