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云南普法网 >> 州市普法 >> 内容阅读
脱贫攻坚中的法治力量——法治扶贫的昭通实践和探索
稿件来源:云南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8日 11:30:07

  “挑战面前,超常努力。在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历史重任面前,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自2015年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昭通全市政法系统不敢松懈半分,始终坚持法治与扶贫‘双统筹’‘双推进’,把法治扶贫作为消除贫困的重要保障、重要任务。”在10月26日举行的“当代刑事司法暨法治昭通建设研讨会”上,昭通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马忠华就法治扶贫昭通实践探索做主旨发言时表示。马忠华介绍,这些年来,昭通政法系统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充分发扬铁军精神,坚持“双统领”,强化“双保障”,实现“双推进”,探索实践“133”脱贫攻坚工作思路,以法治为保障,确保在脱贫大道上跑出“加速度”、赛出“好成绩”、打赢“攻坚战”!

  据悉,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昭通夺取了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开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治建设全面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昂扬局面,矛盾隐患多、信访总量多、敏感案事件多的局面较为好转,矛盾纠纷从2017年的10万件下降到2018年的4.5万件,2019年下降到1.9万件;信访总量从2017年的3.4万人次下降到2018年的2.8万人次,2019年下降到2.2万人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法治建设成效凸显。

  昭通市如何推行法治扶贫,用法治力量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助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脱贫攻坚与法治乡村建设有机结合

  昭通地处大西南乌蒙山腹地,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自然生态脆弱地区、散杂居民族地区于一体的深度贫困大市,贫困人口达185万,分布在1235个贫困村。昭通山区半山区占总国土面积的96.4%,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冷地区占30%,土地石漠化程度达15%,25度以上陡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5.6%,人均耕地面积仅0.9亩,且地瘦天寒,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足,“靠天吃饭,望山兴叹”“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是昭通深度贫困最真实的写照。这一切,在全省罕见、全国罕见,决定了昭通成为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级市。

  面对昭通法治乡村建设较为薄弱的实际,昭通市将脱贫攻坚与法治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万人进千村帮万户”法律服务助推脱贫攻坚专项行动,驻村督导员、驻村工作队员、挂钩扶贫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开展法治帮扶活动;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选拔律师300余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00余人、人民调解员9000余人作为脱贫攻坚法律顾问;开展“送法下乡”“百场法治文艺演出进乡村”等活动,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扶贫政策;创新“互联网+”法治服务载体,在全市建立925个“法润脱贫”微信群,为群众提供私人定制、贴身不走、时刻在线的法律顾问,实时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帮助,开展线上调解,群众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加快形成。

  此外,昭通市组织开展了无户籍人员落户清理整治、贫困人口户籍信息比对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无户籍人员。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返乡落户路程远成本高的实际,组织工作组远赴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上门开展户口登记、亲子鉴定等工作,31.25万无户籍人员顺利落户登记,1.31万个困难家庭减免亲子鉴定费用1221.84万元,落户规模相当于全省中等县人口,位居全省第一。

  脱贫攻坚与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有机结合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在广大农村,还时有发生这样那样的违法犯罪,有的违法犯罪甚至成为脱贫路上的‘绊脚石’。”马忠华说。为有效保障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昭通市一手抓扶贫,一手抓打击违法犯罪,依法严厉惩治扶贫开发领域各类犯罪,严厉打击脱贫攻坚领域发生的贪腐案件,审慎处理与脱贫工作密切相关的民商事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努力实现扶贫开发政策落实和法律法规实施的有机结合和效果统一。2015年以来,全市共查办扶贫领域各类治安案件438起、查处违法人员631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在禁毒推进扶贫方面,组织开展了“百日扫毒”专项行动、吸毒人员“清零”“清隐”专项行动,全面收戒收治社会面吸毒人员,全市吸毒贫困人员全部如期脱贫脱毒,受到了国家和省禁毒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重点省市禁毒扶贫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另外,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昭通市乘势而上,加大对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同时,坚持主动服务,对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资源开发领域社会矛盾及时主动开展动态排查化解,有效防范风险隐患,促进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脱贫攻坚与司法服务保障有机结合

  “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免费打官司”是昭通法治扶贫的又一举措,只要提供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就免诉讼费用。仅2019年,对建档立卡户和经济确有困难的3115件案件当事人决定减、缓、免诉讼费455.36万元,通过司法救助向191件案件的269名当事人发放救助金276.91万元;在推动和促进义务教育发展、控辍保学方面,积极探索,办理涉及控辍保学案件1662件,对177名家长进行了处理,通过案件办理促成762名学生重返校园。2019年8月5日,镇雄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首例“控辍保学”官告民案,该案因被告雷某放任其子雷某某辍学引发。被告雷某之子雷某某辍学前就读于镇雄县母享中学七年级217班,母享中学教师多次劝雷某某返校未果,母享镇政府责令被告雷某限期送雷某某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期限届满,被告雷某未履行送其子雷某某入学的义务,母享镇政府遂起诉到镇雄县人民法院,要求被告雷某履行监护责任,将其子送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该案的公开审理,达到了教育一片群众、促使大批辍学学生返校的效果。

  昭通市一直在司法服务保障脱贫攻坚上下功夫,加强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司法审判需求的分析研判,以“渡船法庭”“流动法庭”“巡回法庭”方式进村入寨上门开展审判暨法律服务,切实解决群众“诉累”问题。据统计,昭通全市法院在脱贫攻坚中共通过巡回审判方式办理贫困群众案件9509件,巡回率31.43%,调撤率62.9%,群众旁听庭审15万余人(次)。

  脱贫攻坚与综治服务中心建设有机结合

  在脱贫攻坚战中,昭通市把36.24万不具备发展条件的贫困山区、生态脆弱地区群众搬出大山,建设扶贫搬迁安置点23个。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该市按照“群众搬到哪里,综治中心就跟进到哪里,综治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思路,按照“有服务群众场所、有矛盾纠纷调解场所、有志愿服务场所、有视频监控联网平台、有办事网上联动平台、有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标准规范开展23个安置点综治中心建设,“零距离”服务搬迁群众。在全国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靖安新区,统筹综治中心统筹社会各方力量,紧抓基层基础、治安防控、普法宣传、矛盾化解等关键环节,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导、社区居民群众为主体、社区各类组织为主要服务载体的社区党建“一核多元、共治共享”工作机制,40549名搬迁群众逐渐适应了市民身份,逐步融入城镇生活。54岁的搬迁户吴兆康主动申请担任了靖安新区“楼栋长”,每天义务开展纠纷化解、巡逻防范工作。

  “安置区的就业环境和良好社会治安秩序为我创业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这是我第一次创业,一天最多能赚700元,以前到深圳务工是为别人打工,现在回到家乡是为自己打工。”在靖安新区广场卖奶茶的搬迁户王仕坤表示。

  脱贫攻坚与依法治市工作有机结合

  昭通市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在“法治昭通”建设中,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及时制定昭通市城市管理条例、昭通市城市河道管理条例,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心城市和11个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卫生整洁、秩序良好,省耕公园、望海公园、乌蒙水乡等一批批环境优美场所正成为人民群众享受美好生活的幸福之地。扫黑除恶的深入推进,“六清”“六建”的有效开展,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日益增强;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办好“市民之家”,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办事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力度,引导办事企业、群众通过“一部手机办事通”进行信息查询、事项办理,让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推行代办制、服务制,以优质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昭通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被国务院作为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予以督查激励。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肩负脱贫攻坚‘两个全国之最’的历史重任,我们将奋力推动法治昭通建设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高质量交出脱贫攻坚、法治建设和跨越发展时代答卷!”马忠华表示。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2006-2020 云南普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000821号-1 主办单位:云南省司法厅 云南省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