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钱随便撕?孙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法律法规绝对不是摆设,有钱也不能任性,故意撕毁自己的钱是犯法。
近日,安徽阜阳女子孙某使用赠券带孩子到商场儿童乐园游玩,因退票问题与工作人员发生纠纷。工作人员退还20元现金后,不依不饶的孙某当着警察的面把纸币撕烂。结果,孙某因毁损人民币被罚款1000元。
现象 故意毁损五花八门
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的,不只孙某一人。
今年1月,安徽天长两名男子用烧百元人民币的方式来斗富,因故意损坏人民币,两人受到警告和罚款1000元的处罚。
近年来,不断有毁损人民币事件被媒体曝光,通过梳理发现,故意毁损人民币行为可谓是五花八门,除了撕毁、烧毁之外,还有人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开学时节,一学校在收取学生学费时,为防止出现假钞,要求学生在上交的纸币上写上各自名字;还有人将人民币当做临时便签,顺手拿出来记载联系人、电话号码、各种信息等。
之前有媒体报道,部分首饰加工店曾出现“5角硬币换金饰”现象,顾客自带旧版5角硬币,店主收取加工费后,将硬币熔炼,打造成戒指、项链等首饰。
还有人把人民币叠成形态各样的艺术品,还有的商家用百元大钞妆点礼盒,以此来引得顾客。更有甚者,把人民币当作免费的广告载体,利用人民币流通范围广的特点,在人民币上面印上广告、征婚启事、交友热线等。
相关专家表示,损毁人民币的现象层出不穷,让监管部门措手不及,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
释法 故意损毁人民币违法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8条明确规定: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人民币管理条例》中也有明确规定,禁止故意损毁、仿制、买卖、随意使用人民币图样及“其他损害人民币的行为”。上述行为都属于不尊重人民币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规。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秦涛特别指出,将硬币熔炼,打造成戒指、项链等首饰,不仅店主的行为违法了,顾客的行为也属于故意毁损人民币。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第43条规定,故意毁损人民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毁损人民币的行为,侵害了人民银行的所有权。”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飞认为,人民币持有者仅拥有货币本身的使用权,仅对货币所标识的金额有所有权,人民币的所有权归中国人民银行。
秦涛认为,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流通货币,为了保证我国金融秩序稳定,国家投放货币量是有限的,故意毁损人民币是破坏我国金融秩序的行为。为此,陈飞建议,必须禁止毁损人民币的行为。在他看来,如果任由当事人毁坏货币,可能会引发大规模毁坏人民币的行为,导致大量的浪费,甚至会引起经济上的不利后果,如引起严重的通货紧缩。“如果放任不管,这种行为也极容易引发伪造或变造货币的行为。”
“人民币本是用来支付的,只要作为支付手段使用即可。”陈飞告诫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个人心情就去毁损人民币。
提醒 残缺人民币可兑换挽损
受访专家表示,人民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每个人都有爱护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小心造成了人民币的毁损,这种行为是否也属违法行为呢?秦涛表示,只有故意损坏人民币才担责,如果是无意损坏人民币的行为,则不需要担责。
平时,有人不小心扯掉了钞票的一角,有人不小心把钞票和衣服一起洗了,晾干后变皱褪色……如果手里有这样因残缺污损而不能继续使用的钞票该怎么办呢?
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第22条规定,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无偿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挑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并将其交存当地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也同时规定,凡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应无偿兑换,不得拒绝兑换。所以,群众可以直接找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去进行兑换。
根据有关规定,残缺污损纸币兑换标准是:残缺面积小于四分之一的,全额兑换;残缺面积大于四分之一小于二分之一的,兑换残币面额的二分之一;残缺面积大于二分之一的,则无法兑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