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华区司法局以“健全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机制,提高非监禁性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管控精准、智慧赋能、融合联动、监管有效的社区矫正新模式,社区矫正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社区矫正对象无脱漏管情形,重新犯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8月,五华区司法局被省司法厅列为“智慧矫正”试点单位,以此为契机,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深挖智慧矫正赋能,“三个强化”全力打造“智慧矫正”新模式,2021年7月29日,经过司法部智慧矫正考核验收小组综合评议,五华区顺利通过部级“智慧矫正中心”考核验收。
强化责任意识 工作保障到位
一是准确把握信息化和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趋势,加强对“智慧矫正”统筹谋划,坚持全区整体布局、一体建设、协同推进、协调发展,形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机制,整体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
三是完善信息化社矫工作机制。制定《五华区社区矫正对象分类定级管理办法》《五华区社区矫正定位手环监管工作规定(试行)》等文件,形成涵盖矫正接收、调查评估、监督管理、教育惩戒、应急处置等各环节的规章制度,确保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
强化智慧赋能 提升监管质效
三是完善执法衔接机制。建立五华区社区矫正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在中心设置驻检警联室,检察机关定期派驻检察官到社矫中心、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法律监督,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实现社矫对象基本信息互通、日常监管信息互通、再违法犯罪信息互通,动态数据共享。根据社矫对象的现实表现,对需变更刑罚执行措施的及时提请法院依法作出裁定。
四是重实用,推进政法协同办案一体化。在省司法厅指导下,积极推进云南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和调查评估、矫正衔接等12项执法业务协同。充分运用智慧矫正、资源共享和培训服务“三个平台”,完善与其他区级政法部门社区矫正工作互联共享机制,推动刑罚衔接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疫情期间,依托“智慧矫正”精准发力,推进“可视化”指挥和应用,建立远程视频会见室,共开展远程视频会见1220人次,法院、公证处、律师运用远程视频开展会见50余次。
强化融合联动 提高正心成效
一是突出多元矫正。运用“云南省司法行政业务培训服务平台”“在矫通”远程教育学习、VR场景模拟教育、建立自助学习室等措施,开展线上法治宣传教育,强化社矫对象遵规守纪意识。
二是线上线下工作充分结合。线下率先建立农村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农业技能培训基地、社矫对象和刑释人员教育帮教示范基地,开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试点项目、社矫对象帮扶示范项目,有效实现教育矫正的个性化、集约化。2021年,共开展普法、党史、警示教育等集体教育活动152场次,4690人次参训;对社矫对象开展矫前教育850余人次。
三是突出治“心”重点。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组建心理咨询服务团队,通过一体化平台和“在矫通”小程序,线上对社矫对象行为进行分析和心理测评,线下通过面谈、沙盘治疗、宣泄等现场心理干预方式,为社矫对象提供心理疏导。形成了“线上+线下”心理矫正体系,对社矫对象提供个案咨询,组织心理团体辅导15场次。
四是推进大数据支撑。充分运用平台大数据开展心理数据分析,结合社区矫正对象个性特点和矫正执行数据,多方面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精准分析”,进行犯罪风险评估、动态监控和矫正质量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智慧化监管措施,平台自动生成各类评估报告和个性化矫正方案,为精准矫正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撑。
“智慧矫正”建设有效减轻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重复机械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信息数据化、管控智能化、教育智慧化、矫正精准化、监管移动化、指挥可视化的智慧矫正,助推全区社区矫正工作得到高质量发展。